2024台灣印象

台南400

文化
culture
回上頁

台南400

古都的故事,要從1624年荷蘭人登陸開港說起,自此台灣有了文字歷史,因商業而繁榮,更迎接後續逐漸深刻的漢文化,成為現在的台灣。如今時光翻頁400年,台南成為台灣最有深度而溫潤的城市,它不急不徐又充滿篤定的面貌,就像歷史長河上永遠佇立的仕紳,自在而堅定。

它是台灣第一座城市,
它是台灣名稱的由來。

在400年以前的台灣,島上的主人是台灣的原住民們,在台南一帶的則是西拉雅族,他們在此生活了三千多年,並稱呼這塊土地為「Tai-oan台窩灣」。Tai-oan有著豐饒的內海和肥沃的土地,成為台灣繁榮的起點,因此Tai-oan所寫成的漢字「台灣」也逐漸成為代表整個島嶼的名字。

這滴源水,
是台江內海孕育的文明。

台南能成為荷蘭人登陸建港的入口,源自於在古代的台南沿岸,有著一塊面積比台北市還略大的內海──台江內海,也就是當時的台灣輪廓與現在大不相同。這塊潟湖水域成為最佳的天然港口,開啟了後續400年文明的綿延發展。

而更讓人感念與驚嘆的是,台江內海在繁榮了200年的1823年,遭遇一場超級大雨,使得內海嚴重淤積,最終填平成陸地,也讓台灣的經濟重鎮開始北移。這聽來似是台南的沒落,卻因此讓台南有了保留歷史與文明足跡的契機,成為台灣的文化古都。

五大時代的包容與疊加,
台灣多元精神的象徵。

台灣400年歷史的最大本質,就是不同治理時期所帶來並累積的文化特色,這也讓我們逐漸長出有著多元驕傲的民族性;而台南正是這一精神的代表。在台南,我們可以看見熱蘭遮城的荷蘭古牆圍著日治時期鋪設的紅磚平台,中央還聳立著1975年建成的標誌性瞭望台。我們也可以看見赤崁樓有著明鄭時期蓋成的漢式文昌閣,樓上是日治時期的和風內裝。

文明的疊加是一種尊重和遠見,它讓曾經的宗教場域成為孕育下一代的書院,讓曾經的軍事重地成為闔家共遊的觀光景點。台南對台灣歷史的見證與承接、紀錄與轉化、濃縮與延展,讓台南成為台灣最驕傲而雋永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