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

元代景德鎮窯
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


景德鎮,中國瓷器的代名詞。
宋代真宗將年號「景德」賜予此產地而得名。
它的工藝水平在元代達到空前顛鋒。
此尊菩薩像,1955年出土,高67公分,
通體施青白釉,釉色白中泛青,胎質潔白細膩,
製作過程採用多種裝飾手法,
頭戴華麗的髮冠,面頰豐腴飽滿,神態優雅脫俗,
彷彿在凝視水中反射的月亮倒影,
故稱為水月觀音。

此作品將元代的瓷器工藝水平表現極致。

唯一的缺憾是,
此尊菩薩像頭戴寶冠,寶冠上的小化佛已殘。

2011年,
首都博物館委託tittot 琉園
開發製作此尊觀音像的琉璃藝術品。
而首要的難題就在於對帽冠的修復。
歷時了1000多個日夜,
30多次反復修改、
顏色調製和燒製失敗…
修復完整的觀音造像終於塑形完成。

2014年5月,
作品終於圓滿出爐,
tittot琉園與首都博物館共同命名【水月微笑】,
傳心安神閒之喜,永葆藝術臻品之美。
首都博物館 x 琉園 合作作品

水月微笑

誰信鏡花水月終成空
山水月色 不染微塵
物換星移 依舊微笑


顏色 / 透色噴砂
尺寸 / 22 * 24 * 50 cm
重量 / 27 kg
限量 / 288尊